升级还是淘汰?关注未来5年中国化学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及发展

2019/12/26 阅读数:

一、中国化学工业园区按照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充分利用沿江沿海水资源丰富的条件及有深水码头的优势建设的化学工业园区。

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些园区依靠自身的有利条件及地域优势,吸引了许多境外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前来投资。

这种类型的化学工业园区有浙江杭州精细化学工业园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厦门海沧石化区、张家港扬子江化工区、珠海临港石化工业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等17家化学工业园区。这些化学工业园区有的虽然没有雄厚的石化基础,但由于临港临海的独一无二的自然优势,原料可以通过进口或国内输送解决。

如果产业定位准确,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化工集聚地和重要的化工品输送港,也可以发展成具有特色产业的集聚地。这些化学工业园区将成为中国未来化学工业园区的第二集团军,是中国未来石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之一。

2、依托大型石化企业建设的化学工业园区

这类园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上中下游的产品延伸加工,形成关联紧密的产业集群。这类化工园中有一种是以老企业雄厚的产业基础或特色产品为核心建设的化学工业园区,这些园区产业基础扎实,产品特色明显,对外商和其它投资者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这些化学工业园区将继续发展其中下游产品,形成一定规模的化工集聚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石化发展的集聚地,但由于受到上游乙烯规模的影响,很难发展成为世界级规模的化工区,因此这类化学工业园区应在上游原材料的瓶颈问题上寻找突破口,朝世界一流的石化区进军;或以低成本、集中和服务为基点,整合内外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集约经营打造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示范地、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

这类化学工业园区有齐鲁化工区、长寿化工区、大庆高新区等等共13家。

3、既以老企业雄厚的产业基础又在园区内将建或已建大型上游石化生产装置,同时又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原来分散在城区的化工企业集中搬迁而建设的化学工业园区这些园区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既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其发展目标将锁定在美国休斯顿、比利时安特卫普等世界一流化学工业区,这类化学工业园区将是中国化学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化学工业园区的未来和希望。这种类型的化学工业园区除必须有一定规模的上游生产装置外,还必须具备建设大型石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条件,起步要求高,投入大,准确定位和制定发展战略十分必要。这些化学工业园区数量不多,主要有上海化工业区、泉州石化工业区、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天津开发区化工园、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等。

4、数量众多的小型化学工业园区

这类化工业园区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营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小型化学工业园区的比较优势,克服竞争劣势,增强环境适应力、提高竞争力,也将成为中国化学工业园区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化工项目由于受到环保、特殊公用工程的需求如工业气体等等的规定和限制,绝大多数化工项目投资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选择在化学工业园区落户。

大型化工项目多考虑在基础设施完善、公用工程齐全、管理完善的第一、二种化学工业园区落产;特色产品的化工项目主要落户在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特色明显的化学工业园区,如常熟氟化工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氟化工基地,部分小型项目由于不需齐全的公用工程配套多考虑落户在小型园区内域乡镇内。


二、按照发展运行模式,可以将化工园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生产模式

这类园区一般规模大,以世界级规模的炼油乙烯装置为龙头,以产业和产品链的衔接为纽带,建设公用工程“岛”,实现水、电、热和气的集中供应,采用国际化的开发理念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如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2、核心企业模式

一般是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以特色产品为核心辐射、扩张而建设的化工园区。如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区、齐鲁化学工业园区等;

3、政府主导模式

在地方政府统一规划下,将原有分散企业集中搬迁到新的化工园区,如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沧州临港化学工业园、合肥化工园区等;

4、复合共生模式

这是建园初期就按照生态工业园的原理,通过在企业内部、企业间及园区整体3个不同的空间范围内采用技术性对策,以有效改善园区的废水系统和园区整体水环境。例如,浙江衢州沈家工业园区、鲁北生态工业园等。



返回顶层
联系我们